返回首页

 中国的礼文化博大精深,独树一帜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,礼是一个人为人处事的根本,故《论语》曰:"不学礼,无以立。",礼的物质化表现之一便是礼物。阳澄湖大闸蟹因为其鲜美的口感、丰富的营养和蕴含的深厚文化,使之成为秋季送礼的首选。纵观历史,赠送阳澄湖大闸蟹并非当代才有,而是有着悠久的传承。清朝时,阳澄湖大闸蟹已经成为非常普遍的礼品。《清嘉录》(顾禄撰)被称为清代苏州民俗的百科全书,其中记载:"湖蟹乘潮上,簖渔者捕得之,担入城市,居人买以相馈赠,或宴客佐酒。有'九雌十雄'之目,渭九月团脐佳,十月尖脐佳也。汤煠而食,故谓之'煠蟹'。"蟹到底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成为礼品已无法考证,但至少在千年前的宋代,以蟹作为礼品相赠的习俗就已经存在。宋代文学大家黄庭坚曾写过"形模虽入妇人笑,风味可解壮士颜"的咏蟹诗句,而这句诗出处便是他的《谢何十三送蟹》。这仅仅是民间行为,如果加上蟹作为贡礼的历史,则更为悠久。因为从周朝开始,就已经有了进贡的"蟹胥",以及隋朝的糖蟹等。蟹礼情怀,非一日一时所形成,而是经历千年,一脉相承的结果,有着深厚的文化及情感积淀。

名人们的蟹礼之道

李鸿章交游广阔,送人土特产,每每依据对象而数额不同。某种程度上,他还考虑了让获赠对象,将礼物转送他人的份额。比如某次,他送醇亲王洞庭山鲜枇杷十六篓、碧螺新茗四十瓶,显然不仅是醇王自用。每年秋天,从南方寄到的螃蟹,能够存活下来上千只,重新包装之后,就是加强感情联络的重要礼物,能在京津两地的诸多府邸中,营造出持螯赏菊的秋日气氛,只是谁能想到,这些大闸蟹的采购、包装、运送,李鸿章本人都要亲笔写信,逐一叮嘱关照呢。

某年秋天,时近重阳,李因无钱买蟹,便画了100幅蟹图,聊以解馋。此事被其友冯秋白知道后,冯特购阳澄湖大闸蟹3筐,在重阳节前夕赶到李家,意欲换百蟹图中的一幅。谁知李瑞清见蟹流涎,急不可待,马上呼人拿到厨房烹饪,以便下酒。高兴之余,竟把100幅蟹图全部赠给冯秋白,令冯喜出望外。从此,李瑞清便有了"李百蟹"的绰号,留传至今。

宋庆龄自己喜欢吃蟹,也常常将蟹送给朋友们。困难时期,听说毛泽东与民同苦、拒绝荤腥,宋庆龄特意送大闸蟹给毛泽东,希望这样的食品能为他增加一些营养。她经常请家里的厨师到东华门的特供点去买大闸蟹,然后分送给刘少奇、周恩来等熟悉的领导人和好朋友。

有时他还请他的弟弟周建人一家到他家里来一起品尝大闸蟹。除此之外,鲁迅先生还专门让许广平去选购一些阳澄湖的“大闸蟹”,分别送给日本朋友镰田和内山完造先生。鲁迅先生在日本留学时也吃过蟹,他知道日本人也喜欢吃蟹,所以常送大闸蟹给客居上海的日本朋友。